我的账户
寿宁信息网

自媒体资讯干货

亲爱的游客,欢迎!

已有账号,请

立即登录

如尚未注册?

加入我们
  • 客服电话
    点击联系客服

    在线时间:8:00-16:00

    客服电话

    400-000-0000

    电子邮件

    xjubao@163.com
  • APP下载

    寿宁信息网APP

   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

  • 官方微信

    扫描二维码

    关注寿宁信息网公众号

寿宁信息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

央视披露直10前舱不能打导弹:跟美国武直相反,反而是个巨大进步

2023-03-08 发布于 寿宁信息网
北京国丹白癜风医院

从飞行上看,飞行员在前方是最适合的布局。但是为了美苏主流攻击直升机,飞行员都在后方?这些布局各有什么优缺点?我国与美苏的布局,到底谁最好?

【解放军直10已经成为新一代陆航攻击力量的中坚,但是座舱布局与西方主流不同】

央视公开了解放军直10直升机的座舱布局特点,前后舱都可以飞行,都可以操控机炮和火箭弹,后舱是武器员或者炮手座舱,可以额外操控导弹发射。

所以,解放军直10的布局,是飞行员在前,炮手在后。而了解武直发展历史的朋友可能比较清楚,美苏的武直从早期到现在,基本都是炮手在前,飞行员在后,这也被认为是世界主流布局设计。

那为何中国武直座舱布局,反其道而行?这里面都有哪些原因?哪种设计更为合理?

【直10前后舱的共性和区别】

美俄武直前后舱的“秘密”

武直,或者说攻击直升机的发展历史,跟运输直升机和越战分不开。美国贝尔在UH-1的基础上,研制了第一款专用的攻击直升机AH-1眼镜蛇,1965年首飞,成为现代攻击直升机的鼻祖。苏联自然不甘落后,4年后首飞了米8基础上的米24雌鹿。

这两种专用攻击直升机,都有一些相同点,那就是都出自成熟的运输直升机平台,都将原本的胖机身压扁,减少正面投影面积和阻力,以增强生存能力,为此飞行员只能串列坐着,两名飞行员一个负责飞行,一个负责武器,而负责武器的炮手都在前方。

那么武直能不能只用一个人开?一般来说比较困难,武直经常需要低空飞行,导弹瞄准操作有时比较复杂,飞行员难以同时兼顾。世界第一款单座的卡50武直,智能程度不够,飞行员手忙脚乱压力大,后来还是改成了卡52双座版。

【观瞄设备,当然是放在机首部位视野最佳】

既然两个飞行员一定要串列,那么谁在前、谁在后有区别吗?其实是有区别的,正常来说,飞行员在前方,视野会更好,飞行感上也更优异。

既然如此,为何主流的武直,飞行员都坐在后方?这么做的原因,其实是为了给炮手让路。

这里的给炮手让路,并不是单纯说将优良视野让给武器操作员,而是因为当时的瞄准系统受制于技术,主要是潜望镜式的光学机械瞄具。这就导致复杂的瞄具,很难在探头部署在视野良好的机首时,将其他系统穿过半个机身放在后舱里。所以为了照顾当时的技术水平,采用了这种折中的布局。

【米24的瞄准系统其实非常沉重复杂,想延伸部署到后舱会非常麻烦】

一开始的机炮瞄准问题,逐渐可以靠简单的电子系统,用头盔随动来解决。但这时,随着武直的逐渐发展和更新换代,主要武器从简单的机炮、榴弹、火箭弹,变成了更复杂的反坦克导弹。

【AH-1后来用了头盔随动系统,但功能单一简陋,只能操控机炮,无法操作复杂的导弹】

像AH-1早期使用的是陶式线控导弹,从搜索到锁定目标,以及发射后的制导,都需要炮手全程使用瞄准设备参与其中,这些复杂的观瞄设备自然也只能部署在前舱了。

【AH-1炮手使用的潜望镜式光学观瞄装置,可以从操控把手的大量按钮,看出这套系统的复杂】

后来,观瞄装置越来越复杂了,集成了微光夜视、红外夜视、激光照准等等功能,可以说让这种传统的布局有些积重难返。美国的AH-56,甚至奇葩到给前舱炮手,安装了旋转座椅,只为了可以在机舱内转圈瞄准。

【AH-56的炮手座椅可以旋转,从结构上就能看到,当时的机械瞄具对直升机设计限制很大】

美苏的主力武直,几十年来一般都是用“多频次、小改动”的模式升级,也无法脱胎换骨的将座舱大调整,加上训练和习惯的惯性影响,主流武直的布局,也就一直这么用到现在。

直10后座才是武器操作手

那为什么直10的炮手可以放在后舱?那是因为我们白手起家,可以另起炉灶,打破重来啊,谁说国外主流的就一定是最好的?

我们现在用的观瞄设备,无论是光学还是微光红外,全都是已经完成光电数字化的装备,数字化意味着用根数据线,就能随便扯到任何地方,连上显示器就能用,不需要再过多考虑机械观瞄系统和显示控制设备的连接限制。

既然有更便利的布局条件,那为什么还要跟美苏这些主流妥协方案看齐,抱残守缺呢?

于是我们的直10,使用的是更加科学合理,效能更好的前飞后炮布局,同时前后舱也都保留了飞行操纵能力,布局上更优秀。换句话说,我们的武直前舱不能打导弹,由后舱负责打导弹;前后舱布局跟美国武直相反,反而意味着技术上的迭代和进步。

【即便是到了数字化的AH-64D,阿帕奇布局也很难大改了,毕竟新旧设计混杂一起】

这也是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,后发优势、跨越式发展带来的益处,那就是没有非常沉重的历史包袱,走起来可以更大胆,更快。

当然,直10这种前飞后炮的布局,也不能说是完全的首创。欧洲的虎式直升机,有部分就已经采用这种布局了,也是得益于数字化技术的整合与提升。

【大量使用数字化技术的虎式直升机,也采用了前飞后炮的设计】

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,之前我们受制于技术和底子较差,长期都是跟在别人后边追赶,以国际主流技术作为学习与参考的标杆。

但当我们自己的技术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,已经能与国际水平看齐后,就要想想是不是一定要跟着主流走,是不是能自主创新,是不是能选择一条更好的、更适合自己的技术路线。比如我们的歼20,就没有盲目照着外国常规五代机的套路走,最终结果也非常成功。

这个座舱布局的问题,从小了看是个技术上的取舍问题,但从大了看,也是国家技术实力增强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结果。掌握了先进技术,我们就有了更多的选择,有了更多的主动权,可以走出中国装备自己的风格与道路。

1

鲜花
1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

请发表评论

全部评论

相关阅读

  • 寿宁信息网
    1970-01-01
  • 寿宁信息网
    1970-01-01
  • 寿宁信息网
    1970-01-01
  • 寿宁信息网
    1970-01-01
  • 寿宁信息网
    1970-01-01
  • 寿宁信息网
    1970-01-01
寿宁信息网

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

相关分类
热点推荐
关注我们
寿宁信息网与您同行

客服电话:400-000-0000

客服邮箱:xjubao@163.com

周一至周五 9:00-18:00

寿宁信息网 版权所有

Powered by 寿宁信息网 X1.0@ 2015-2020